女性每个月都要来的月经,其实是子宫经历新陈代谢的一个过程。每次月经结束后,气血会慢慢积聚,待达到一定饱满状态后,就会往外溢出、疏泄,形成月经。
月经可以说是女性身体的“排毒”。又有很多女生在问:“那我每次姨妈里都出现的血块,是怎么回事?正不正常?是不是有什么病?”
据全国女性不完全统计:
90%的女性都说经血中出现了血块!
综上所述,月经“排毒”是好事,但经常有血块出现就不一定是正常现象了,可能只是身体还没有出现病变,所以大家不容易引起重视。今天我们就来讲一讲月经里有血块到底反映了些什么问题?
01
血块是怎么来的?
要解决这个问题,还得先来弄清楚月经里的血块到底是个啥?
//
月经是子宫内膜周期性坏死脱落而出现的出血,其中不仅有血液成分,还包含了子宫内膜碎片、宫颈粘液和脱落的阴道上皮细胞。
脱落的子宫内膜因其具有去纤维化的作用,一般情况下呈深红液体状,不会凝结成块状。
但有时,因子宫内膜脱落量过多或由于出血速度过快等情况,经血产生后未能及时排出,使血液在宫腔内凝结成块,就成为了我们常见的经期血块。
因此,经期出现少量的血块是属于正常的生理现象,无须过度紧张。
但需要警惕的是,若经期持续出现大量血块,同时月经量大,色暗,且伴有痛经等症状,就很有可能是妇科疾病所导致的。从中医角度分析,此乃气滞血瘀所致,应及时进行调理,以预防更为严重的妇科疾病发生。
02
血块正不正常,从这四个方面看
Vol.1/从颜色看
▌正常:血块是脱落的子宫内膜,会呈现出深红的颜色,比较容易辨认。
▌不正常:血块的颜色发暗、发黑,需要考虑是否有经期受寒或食生冷寒凉之物。
Vol.2/从大小看
▌正常:脱落的子宫内膜一般不会很大,和小指指甲差不多大小。
▌不正常:若脱落的血块较大,且大于大拇指指甲(宽度大于3cm),那通常需要考虑是否其他疾病的原因,一般常见于妇科疾病或子宫肌瘤。
Vol.3/从数量看
▌正常:一般情况下血块不会出现太多,通常是1至2块,容易分辨。
▌不正常:如果血块出现数量较多,则需要考虑其他多方面原因:如经期受寒、子宫肌瘤以及血液凝固异常的血液疾病。
Vol.4/从有无症状看
除了经血中出现血块的情况,如果经期还伴随着怕冷、腰酸腰痛、月经量多等为主的月经紊乱的症状,就可能是因妇科疾病所引起的,需要重视起来。
03
月经有血块,与哪些不良习惯有关?
1、不注意保暖
月经期间不注意保暖,会使身体受寒过度,导致宫寒而使经血凝结,进而出现血块。
所以,女性月经期间尽量少碰冷水;不吃冷饮等寒凉食物,特别是在冬季,要做好保暖工作,防止寒邪侵体,落下病根。
2、久坐不动
久坐不动会使体内的月经积蓄,无法得到及时排除,形成凝结成块,压迫到子宫壁,从而引起痛经。
因此,女性在月经期间,不要一味坐着不动,尽量起身动一动,促进血液疏通。
3、妇科疾病
虽说月经出现一定血块属于正常现象,但经常持续性出现大量血块,就必须要引起重视。因为,女性妇科疾病也会导致月经期间出现大量血块,如子宫肌瘤、子宫内膜炎或息肉等。
日常需要注意饮食调理,可以多吃些暖宫食材或做艾灸热敷,有效促进子宫部位的血液循环。